近日,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中表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GDP总量或人均GDP要再翻一番。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这是在潜在增长率趋降的条件下实现我国目标的关键。
肖钢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靠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背后也是改革,营商便利度更是改革,制造业增加比重也是要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以下为发言全文:
我就学习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谈两点个人体会。
“十四五”规划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新的课题,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并没有提出这样的概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用语。就如同世界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中等发达国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标准一样,对什么是高质量发展,如何衡量高质量发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我国情况看,至少有五个重要指标,可用来衡量我国是不是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人均国民收入。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GDP总量或人均GDP要再翻一番。
第二个指标是全民劳动生产率。从全球来看,劳动生产率是递减的。特别是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为什么劳动生产率还在下降,是所谓的生产率之谜,从上世纪到现在都在讨论。我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报酬。这是在潜在增长率趋降的条件下实现我国目标的关键。
第三个指标叫营商便利度。营商便利度不能简单理解为我们在世界银行排名的位次上升,这只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关键是如何建立一个长期、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第四个指标就是制造业的占比。制造业有两个占比,一是制造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另一个是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产值的比例,制造业的总产值占GDP的比重,我们国家是27%,还远远高于美国,美国是11%,因为它的制造业下滑,服务业将近有一半是制造业的服务业,我国服务业大部分是传统服务业,制造业的服务业占的比重并不高。如果这样算起来,美国的制造业占的比重未必低于我们国家。制造业还有一个指标,即制造业增加值率,现在我国是21%,美国、日本、德国大概30%以上。
第五个指标是宏观杠杆率。当然我讲的是综合性指标,每个行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具体的分行业的指标。从全国来讲,这几个指标很重要,如果要达到比较好的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靠改革。刚才我们讨论潜在增速也好,人均GDP也好,释放增长的潜力,要靠改革。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靠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背后也是改革,营商便利度更是改革,制造业增加比重也是要改革。推动金融、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协调均衡的发展,本身就是改革。宏观杠杆率要降下来,稳定住,背后也是改革。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从现象上来看,是讲发展的问题,经济问题,但本质上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
第二个体会就是五中全会提出来关于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调节这的命题,中央提出要增强逆周期调节能力,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如何把这两者结合好,是一个新的课题。
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这两个政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有不同点。我认为有四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个方面,着力点不同。逆周期的政策着力点是眼前,解决短期问题,跨周期着力点是中长期,解决中长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着眼于未来15年面临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具体目标有所不同。逆周期的目标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跨周期的目标是多元的,因为毕竟跨周期,所以要平衡更多的关系,在平衡更加多元化的目标上面的难度,跨周期比逆周期要大。
第三个方面,政策工具不同。逆周期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得快,见效也快,也比较直接。而跨周期除了财政货币政策以外,更多的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规划的指导作用。
五中全会讲得很清楚,我们国家整个宏观政策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的规划,这是一个总的起指导作用的规划;第二个层次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国家规划下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地位很重要;第三个层次就是就业政策、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区域协调政策等等,这些政策要综合的配套。如果讲跨周期的政策设计,不能仅仅主要依靠财政和货币政策,因为跨周期是长期的,更多的要依靠产业政策、环境政策、区域协调的政策等等。这个是慢功夫,不是马上见效,但是政策要设计好。
第四个方面,政策实施方式不同。逆周期调节的实施方式是讲究相机抉择,灵活、精准,就是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调整,有时调整可以快一点。跨周期的政策设计应当更加稳定,因为要管长期的,对持续性的要求更高。
总之,处理好或者结合好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和跨周期调节的政策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