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源源不断的碎片化信息让很多人身心疲惫。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5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1%的受访者会漫无目的地刷手机,59.3%受访者觉得自己是不良媒介使用习惯的受害者。(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漫无目的刷手机,又称“无意识刷手机”,即用户在没有明确目的或自觉的情况下,频繁地使用手机浏览社交媒体、刷新热搜以及观看短视频的行为。那么,为什么人们每天要花这么多时间刷手机呢?
无意识刷手机,不能简单归咎于个人意志力的问题。尽管许多人主动拿起手机是为了打发时间、娱乐放松,但造成漫无目的刷手机的深层原因,其实是社交平台的无限推送和精准定位。
你可能刚看完一段视频,刚点击了一个“喜欢”,就有源源不断的内容推送过来。社交平台千方百计地用你感兴趣、你还没看过、你可能喜欢的内容留人,也难怪刷手机逐渐成为一种被动的、机械的活动,成为浪费时间的元凶。
长时间地刷手机碎片化信息,可能对个人和社会带来危害。“眼睛疼、脑袋疼,刷太久了脑袋会有种混沌的感觉”,越刷越累、越刷越晕,这正是无意识刷手机的直接弊端,一旦形成习惯,甚至可能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长此以往,或将使人与现实脱节,在虚拟世界“永久在线,永久连接”。
其实,许多人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毫无目的地刷手机,也知道这样做的坏处,但怎么也停不下上划下拨的手指,控制不住自己想刷手机的欲望。这是因为,手机已然成为当代人产生焦虑情绪的重要诱因:手机在身边时,深感诱惑;手机不在身边时,焦躁不安;唯有反复刷手机,才感到舒心满足。
手机会带来何种体验取决于人们如何使用,如何与其达成平衡。像漫无目的刷手机这样的不良习惯,就属于过度使用。人类不可能彻底摆脱手机、断绝网络,妥善使用手机等技术工具,让手机回归“工具”角色,关键在于能否成为一名自主的社交媒体使用者。
自主使用者能够在与他人交流互动,创作转发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被繁杂的信息和声音所影响。如今的网络,很多事件都会反转,许多信息也得不到验证,因此在网上发言要谨慎和理性,留有一定余地,不要盲目追随和传播极端言论和虚假信息。
此外,平台推送机制既要及时推荐可靠、有价值的信息,也要对真假难辨、模糊不清的信息以及恶意煽动对立情绪的内容进行有效管控与监测,让用户得以在友善、尊重、包容的网络环境中安全“冲浪”。
科技给人们提供了工具,怎么使用还得看人们自己。从沉迷与依赖,到自觉与自主,面对手机,我们或许不敢妄言“离得开”,但一定要“放得下”。只有放下手机终端,跳出狭窄的圈子,才能让屏幕中的美食美景,成为自己的亲身经历。
来源:https://www.sohu.com/a/700076473_120546417?scm=1102.xchannel:1499:110036.0.1.0~9010.8000.0.5.165&spm=smpc.channel_258.block32_93_OxVi43_1_fd.5.1689326345353hkK4oks_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