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周小川(1948年1月29日-),江苏宜兴市人;原北京化工学院毕业,清华大学工学博士。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和博鱉亞洲論壇副理事長。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建设银行行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在任央行行长期间,媒体曾将他同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以及前商务部部长吕福源并列为“温家宝内阁”的“四大财经官员”。2009年3月间发表系列论文,提出去主权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即“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阐述金融危机中,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2010年末,面对热钱流入加速的形势时曾提出《池子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2011年9月被《欧洲货币》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
早年经历
周小川出身中共高级干部家庭。父亲周建南曾于1980年代出任机械工业部部长,母亲杨维哲曾是化工部离休老干部。杨维哲曾任国家科委委员。她筹备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并担任第一任董事长。1966年,周小川从北京八中毕业,同年,文革开始了。据两名知情人透露,周小川曾是一个红卫兵组织的领袖。中学毕业后,周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插队劳动;1972年,受推荐进入北京化工学院学习,成为“工农兵学员”。毕业后,被分配到化工部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系统研究室工作,曾参与“川汉输气工程”、“30万吨乙烯成套设备自主设计制造工程”等项目。1978年,在中国大陆恢复研究生招生后,周小川考入机械工业部部属研究机构——机械研究院系统工程应用工业的研究生,师从严筱均教授。1982年8月,进入清华大学成为系统工程系首批招收的博士生。在此期间,周一直从事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分析及许多经济课题的研究工作。1986年9月,参加莫干山会议,后出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并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为国务院高层担任智囊;后又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委员。
仕途之路
1986年12月,周小川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贸易部部长助理,开始从政之路,时年38岁。此后,历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货币政策委员会第一届委员。1998年2月出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2000年2月,转任中国证监会主席;2002年12月,根据朱镕基总理提名,接替戴相龙出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其后先后在温家宝政府和李克强政府中连任,历经三位国务院总理,是任期最长的行长。2013年3月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2018年3月卸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离任后他继续担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國際金融論壇主席、中投国际资讯委员会委员等职位。